第四章:大不了就造反
“皇帝身边的那几个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好在他们只会舞弄笔杆子,缺乏真才实干,不足为虑。”周衍饮了口茶水。
心里那叫一个畅快。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定会让那帮奸臣尝遍我们所遭受的苦难,让他们用一生来赎罪!”周隶一捶桌子,语气坚决如铁。
周衍深深地看他一眼,道:“到时候咱们得出手快点,可别让那帮奸臣给逃了。”
周隶冷笑道:“到那时,天下都尽在我掌握,他们无处可逃。”
周衍笑而不语。
他并不怀疑周隶的决心和能力。
再说了,有他这个穿越者的存在,不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数。
接下来的时间,在平静中度过。
或许是因为确认周隶已经疯了,加上和亲一事的影响,使得谢贵等人放松了警惕,不再那么严密的监视燕王府。
周隶的压力得以缓解,更方便他暗中操作。
凭靠着他在军中积累的威望和人脉,他很快就联系好那些老部下,筹集数万兵力,共谋大事。
这就导致锦衣卫错失很多情报,重心彻底偏离正轨。
多日后。
一则消息传来。
瓦剌和亲使团抵达大夏,将要路过北平……
作为东道主,周隶理应派人迎接。
周政和周坤懒得去,就让周衍全权代表,迎接瓦剌使团。
阳光普照。
在周衍的迎候中,瓦剌使团的车队缓缓进城。
瓦剌使团除了大臣和护卫队以外,还有此次和亲的女主角——玉真公主。
蒙古诸部历来民风彪悍,男女老幼都擅长骑射。
让周衍没想到的是,那位玉真公主比他想象的还要彪悍。
玉真公主没有乘坐马车或坐轿,而是戴着面纱,骑着一匹罕见地照夜玉狮子,大摇大摆的在街上抛头露面。
白马配美人,看得令人心醉。
“皮肤有点儿黑,腿挺长,胸…还行,很有北方人的风貌。”周衍骑马跟随,打量着玉真公主。
似是察觉到周衍的注视,玉真公主隐隐有些紧张。
不光是她,使团的其他人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
这时期,蒙古刚刚结束长达多年的内乱,瓦剌可汗刚统一蒙古诸部,政权尚不稳固。
谁料大夏女皇突然下旨,说要主动和亲。
瓦剌可汗心知不是大夏朝的对手,既想借此机会跟大夏朝修好,却又担心大夏女皇有什么阴谋。
故此玉真公主一行人难免担惊受怕,一言一行都表现得谨小慎微。
进城后,瓦剌使团在城南驿馆落脚。
贵宾客房中。
玉真公主摘掉面纱,如释重负的坐下。
“那个燕王三公子看起来就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还老是盯着我看,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她嫌恶的说道。
一名五十多岁的大臣说道:“我早有耳闻,燕王世子是个病秧子,次子和三儿子骁勇善战,三儿子还说个出了名的暴脾气,根本配不上公主您。”
玉真公主不悦道:“我堂堂王族长公主,竟然让我嫁给一个王子,大夏女皇太欺负人了。”
那老大臣摇头叹息,“唉,王子也就算了,大夏女皇正在大力削藩,都弄死好几个藩王了,燕王周隶的下场也不见得能好到哪去。”
玉真公主道:“也就是说,周衍只是大夏女皇用来和亲的工具咯,真够可怜的。”
老大臣点点头,“没错,如今大夏朝局动乱,女皇刚登基,还没站稳脚跟,主动和亲的用意,无非是担心我们趁虚而入,兵犯大夏。”
玉真公主面露忧色,“可是我担心,万一被大夏女皇当成人质扣押了,那该如何是好。”
这一句话,算说到点子上了。
老大臣听得心头狂跳。
其实他们早已有了全面考虑,为了以防万一,还悄悄地调派一万精锐骑兵,驻扎在北平郊外五十里处。
一旦发生意外,瓦剌的铁蹄就会踏破边境,攻取北平。
“您放心,我已经提前让人弄到大夏的各大州府的布防图,假如真到开战的那一步,必会让大夏女皇讨不得好。”老大臣阴沉的笑道。
玉真公主恍然道:“也是,因为大夏女皇大力削藩,导致朝局动荡,且不说她能把咱们怎样,咱们反而可以找机会对大夏用兵。”
当夜。
燕王府。
周衍在府邸大摆酒宴,给瓦剌使团接风洗尘。
场中的气氛说不出的诡异。
玉真公主和使臣们跟防贼似的,喝酒吃菜都是点到即止,一个个少言寡语。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在吃断头饭呢。
“古人云,有缘千里来相会,今日得见诸位,实为一大幸事……”
为了维护自家的体面,周衍说了不少场面话,还时不时的跟玉真公主互动几句。
“我看这个燕王三公子言谈举止都大方得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粗俗嘛。”玉真公主低声议论。
旁边的老大臣小心翼翼道:“恐防有诈,还是小心为好。”
“要不我探探他的虚实?”玉真公主来了兴致。
老大臣愕然道:“怎么试探?”
“他不是骁勇善战嘛,我就试试他的文才,看他是否像表面上那般谈吐风雅。”玉真公主微微一笑,有了主意。
她优雅地起身,走向周衍。
见她过来,周衍端起酒杯,乐呵呵道:“来来来,玉真公主,咱俩走一个。”
“呃…”
玉真公主不由一愣。
刚觉得周衍有点人样,怎么突然又说话这么粗俗。
原本对他抱有的一丝幻想,瞬间破灭于无形。
奈何已经出场,玉真公主只好接住酒杯,一饮而尽,转而开口道:“久闻三公子文武双全,不如您小露一手?让我开开眼界。”
周衍面带微笑,暗中思忖:“她这是存心刁难我啊,华夏跟蒙古本就是老对头,打了上百年了,她们来到我的地盘,还不老实点儿,那我就给你点颜色瞧瞧。”
“怎么,公子觉得为难了?”玉真公主询问。
闻言,周衍摆了摆手,道:“区区小事,难不倒我。我向来不喜欢舞文弄墨,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我就献丑了。”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吟诗,奉上一首——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
这是一首不属于当世的鸿篇巨作,前半部分听起来,充满壮志未酬的失意与感慨。
可听到后半部分时,玉真公主和使臣们齐齐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