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内阁次辅
醒来时,侍卫总管走出乾清宫,高声宣道:“传慈宁宫圣皇太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内阁次辅兼东阁大学士张居正觐见!”
宫外守卫的御林军让开了一条路,早就愤懑难平的太后大步迈进乾清宫。
她要问问朱翊钧到底想怎样?
他还认自己为母亲吗?
尚存一丝孝心吗?
竟把师父张居正和母亲李彩儿双双冷落在乾清宫外!
当李太后与冯保等人踏入乾清宫,只见朱翊钧稳坐龍椅之上,身披龍袍,头戴通天冠,腰佩天子剑。
大殿之中,西厂督主雨化田迎上前,躬身施礼:“卑职雨化田,参见太后……”
李太后并未理睬雨化田,径直大步朝龙台走去,她想要质问朱翊钧究竟打算做什么,是否还认她这个母亲。
然而,就在她满心愤懑之时,朱翊钧猛然站起,大声喊道:“雨化田!”
“臣在!”
“将冯保抓起来,押出大殿凌迟处死!冯保所有家人全部斩首!掌印监的那一百二十三名太监统统推出午门斩首!慈宁宫的所有太监及宫女一律贬到宫外!”
“遵旨!”
这一刹那,天子之威骤然降临,犹如山崩地裂。
朱翊钧的君王气势展露无遗,御林军从乾清宫外涌入,迅速制伏了冯保。
这一变故令李太后当场呆住,面色如土!
朱翊钧的一连串指令把李太后吓懵了。
“钧儿……钧儿……冯保到底犯下何等重罪?”
朱翊钧望向太后问道:“母后,您是打算替冯保撑腰吗?”
“您瞧瞧他做了多少恶事!”
朱翊钧将龙书案上罗列冯保罪状的文书抓起来摔到了太后面前,各种控诉散落一地!
“冯保,你不是有太后作你的靠山吗?今日朕倒要看看,太后能否护得住你!”
冯保刚踏入大殿即被雨化田逮捕。
霎时,冯保整个人瘫倒在地!
完了!
一切都毁了!
本来以为有太后罩着,自不会有事,却完全没料到陛下竟毫不顾念太后的颜面。
不仅向自己下手,而且直接与太后对峙!
大殿之中寂静无声,仅剩下李太后蹲在地上收集那些西厂密折,并一一细看,上面详尽记录了冯保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本日,李太后命冯保召张居正入宫,本意是要让朝廷三司联合审判朱翊钧,查明天子如何离宫,借助了谁的帮助,又有哪些人跟随出行,并予以惩办!
李太后的计划不过是诛杀主使者曹正淳,然后让朱翊钧禁足三个月以示教训。
但从朱翊钧割去慈宁宫总管太监耳鼻那刻起,她就已预感情形不对!
朱翊钧端坐龍椅之上,而李太后则立于殿内翻阅关于冯保的诸多罪证,她全身不住颤抖……
她万没想到冯保居然瞒着自己做出了这许多恶事。
朱翊钧凝视大殿中的李太后开口说道:“太后,请问朕哪里犯了错,需要太后惩罚朕呢?大明律法可曾有过哪条约束朕不得出宫?”
李太后听后脸色变得惨白如纸。
她清楚感知,目前的局面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母子教育问题,而是皇权之间的交锋。
眼前的朱翊钧已不复是她的孩子,而是堂堂大明皇帝了!
大明王朝真正的主人!
一举一动皆能让大明上下震颤的真龙天子!
那一瞬间,李太后总算彻底醒悟。
一切早在一开始便是个致命的错误,联系外臣约束皇帝?
此举又怎能不让天子大怒?
朱翊钧注视李太后说道:“朕此番外出真的是为了游乐吗?曹正淳确实建议过,不过朕既不愿也不会去做。
朕心中分得很清楚,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决不含糊。”
随后朱翊钧转向张居正怒声道:“俞大猷身经百战、战绩斐然却被诬陷撤职。
尔等内阁大臣到底是干什么吃的!难道就只知道喝酒吃肉不成?”
“残害忠良!!”
“压榨民众!!”
“维护宗派!!”
“助纣为虐!!”
“朕还要你们何为!”
“有何用处!”
朱翊钧对张居正厉声呵责。
俞大猷将军为国奋斗一生,虽年仅六十,却仍在为大明浴血疆场。
可如今落得个罢官归家的下场,这是何等悲凉?他功勋卓越,却遭遇此等结局!世人怕是要笑话大明天子有眼无珠,难以辨识忠臣良将!
若非内阁那份贬黜公文,谁敢轻易罢免俞大猷?
“召高拱入宫!朕要问问这位内阁首辅是否还配胜任?若不能,那就立即滚下台去!这天下从不缺贤能之人!”
朱翊钧于殿中怒吼如雷,即便是镇定自若的张居正,此刻也变了脸色。
在乾清宫内,朱翊钧痛陈冯保之罪过,痛斥张居正,同时大骂高拱。
锦衣卫出午门后径直前往内阁府衙。
皇帝盛怒之下,高拱恐也在劫难逃,毕竟冤屈罢黜俞大猷一事,高拱脱不了干系。
太后手握冯保罪行文书,一时失了魂魄。
冯保被天子下令处以凌迟并抄斩全家,瘫倒在地,四周污秽狼藉。
他曾寄希望于李太后庇佑,然今日太后亦自顾不暇。
在这皇权之前,亲情竟如此不堪一击。
慈宁宫里的宦官皆已被遣散出宫,宫女也都驱逐,离下一纸废掉太后的圣旨不过是咫尺之间的事了,只是朱翊钧念及情分,大概做不出这样的事,毕竟李太后是他的生母……
张居正因为惊慌而满头大汗。
当朱翊钧宣布对冯保施以极刑时,他还保持着平静,然而当涉及俞大猷的案件时,他开始冒汗。
整个内阁都明白,老将军是被蒙冤的。
包括他自己与首辅高拱都清楚,俞大猷战功卓著。
倘若陛下深究此案,他们均在所难免。
……
朱翊钧转身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不再搭理堂中的三人。
清晨时分,太后和冯保尚在计划如何教导这位天子,转眼便已是树倒猢狲散,连太后也无法再庇护冯保,更无法保证自身安全。
若天子无情义,唯有看重权力,那么李太后甚至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内阁府衙内。
高拱仍在处理各地递来的奏折,皇帝尚未亲政期间,百官呈上的奏折全由内阁审阅批复。
所有事情无论大小均需他仔细斟酌。
“高拱接旨!”
锦衣卫千户踏入府衙宣读圣旨。
面对突如其来的旨意,高拱满心疑惑地走到门口接旨——这是何人旨意?难道是太后的命令?为何突然会有圣旨在手?
自朱翊钧登基以来,从未踏入过朝堂一步,也未曾发布过任何一道谕旨。
锦衣卫千户踏入内阁宣读圣旨:“承天命而奉之的皇上看好了,着令内阁首辅高拱即速入宫觐见,勿延时,钦命到此!”
听完旨意,高拱对锦衣卫千户问道:“这是陛下的旨意召老臣,还是太后要召见老臣?”
锦衣卫千户回答:“回禀大人,乃是陛下诏见。”
“噢?是陛下?难道是因为鞑靼逼近山海关的事情?”
高拱心中思忖。
头天,山海关紧急送来八百里急报,告知鞑靼进犯辽东,战况迫近。
眼下,李成梁父子正固守关隘,这场大明与元蒙余孽之间的战争已呈一触即发之势。
这消息除高拱与兵部尚书外,甚至连张居正也不知详情。
高拱意图追问更多,却见锦衣卫千户口风极紧,仅回应:“待大人入宫自知。”
锦衣卫自然无法透露,原来是因为俞大猷案,使得陛下怒不可遏,今日特意诏见高拱兴问其咎。
……
随着锦衣卫踏入午门后,高拱忽忆一事,于是询问旁侧侍卫:“张居正是否早已进宫?”
“回禀大人,张大人现在已在宫中。”
“啊……”
高拱略有所思,便明白了:怕是天子在读书方面遇到阻碍,这才让老夫亲自前来处理。
高拱迈步向乾清宫而去,步伐愈发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