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石破天惊
早晚虔诚祭拜。
连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也在这次事件中收获了民众自发的信任和感激,昔日那种冷漠畏惧被取代的是满满的真诚相待与亲近之意。
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将士们,在这一次行动中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内心洗礼。
起初,不少人态度较为轻松,甚至有些漫不经心,只是单纯地把生活物资分发到贫困百姓手中。
然而,随着派发过程的深入,锦衣卫战士们的神情逐渐变得柔和,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他们开始真正用心对待每一个贫苦的民众,深刻体会到这些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因为北镇抚司的这次行动完全公开透明,没有丝毫隐藏,很快这一善举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无数京城居民得知,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李寂,竟将皇帝恩赐的五万余两白银全部转化为粮食和日用品,无偿发放给城外北区的贫苦家庭。
一时间,此事犹如石破天惊,在整个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消息灵通的朝廷官员闻听此讯时,全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这会是真的。
这条消息最终传到了内阁,落入了刘瑾耳中。
就在文渊阁之中。
杨廷和神情凝重,神色中充满了震动,匆匆迈步进入。
他的状态迥异于往常——平时就算是处理事务,他也总是谨慎小心、轻手轻脚以免打扰到诸位阁老大人的工作。
如今他的不寻常举止显而易见地反映出他心中的波动。
脚步声传来,内阁首辅刘健与其他大臣皱眉望去,注视着脚步仓促的杨廷和。
李东阳与谢迁对望一眼,从杨廷和的震撼神情中预感事情恐怕非同小可。
"刘公,谢公,李公。”
杨廷和对三公抱以尊称,对其他同僚也稍加示意。
“介夫,你这是心中大乱啊。”
“每逢大事理应沉住气,这并非平日你的做派。”
刘健沉声提醒道。
他对杨廷和素来寄予厚望,期待日后纳入内阁成为骨干力量,但此刻的表现让他略感失望。
“多谢刘公教导。”
听到刘健的话语,杨廷和深吸一口气调整心态,压下激动之情回应。
“如此才对。”
刘健眼中掠过一丝满意,随后开口询问:“快说吧,究竟出了何等大事让汝如此心绪难平?”
众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杨廷和身上,好奇心涌上心头。
不过,谢迁与李东阳隐隐猜测此事可能与那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李寂有所关联。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李寂将五万多两白银换作了米面粮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全部赠予外城北区的贫苦百姓。
此刻,那些贫困人家多半都已经领到了来自李镇抚使送来的生活援助。
那片区域的贫民无不感念李寂的大德。
更甚的是,整个京城都在颂扬李镇抚使的仁心义举。”
“结果,京城的老百姓对锦衣卫缇骑们不再有畏惧与害怕,反倒生出了几分亲切感。”
“在李镇抚使的手上,锦衣卫的名声彻底被重塑了!”
杨廷和原本已经平复的心情,在提到这件事时又重新激荡起来,声音也带着微微的颤抖。
他深知,此事将对大明朝造成怎样的震动。
眼下这只是局限在京城传播,但一旦扩散至全国,整个天下人对锦衣卫的印象必定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闻锦衣卫之名而变色。
至少,平民百姓不会再对锦衣卫产生恐惧。
锦衣卫虽然本就不是为了针对百姓设立,而是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和各地状况的机构,可长期以来,它名声不佳却是事实。
即使普通百姓从未直接与锦衣卫交集,依然会心怀恐惧。
而这背后,自然少不了大明文武官员的刻意渲染与推波助澜。
听到杨廷和的讲述,文渊阁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方才还在教导杨廷和处事需冷静的内阁首辅刘健,此刻脸上的表情也不由得显现出震惊之意。
谢迁等人同样是神色凝重,他们在之前的种种揣测中,从未想过李寂竟然把皇帝赐予他的五万两白银悉数捐给了穷苦人家。
虽说清廉不贪之人并不罕见,但能做到李寂这般无私的却绝无仅有。
更关键的是,众人听出了杨廷和话语背后的深意——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
朱厚照如今如此器重锦衣卫北镇抚司镇守使李寂,未来锦衣卫权势增强已成定局,不过只要形象依旧威严冰冷,它仍旧能被控制在他们这些大臣的范围内。
然而,若其名声改善、形象变得正面,则无论锦衣卫做何举措都有可能被视为天经地义,并赢得天下人的认可……
“这小子怎么能这样?他在收买人心!”
“身为锦衣卫镇抚使,李寂居然会这么做,他究竟有何企图?”
“难道他真像谢公所言,另有反叛之意吗?”
一名内阁成员按捺不住愤然责骂。
此话一出,首辅刘健等人都皱起眉头沉默以对。
谢迁更是脸上微红,想起自己曾在李寂家中茅厕掏出一堆秽物的尴尬场面。
此时所有人目光聚焦于首辅刘健。
思索片刻后,刘健沉稳说道:“李寂命虽刚正,此举恐怕不过是偶然起善念,不值得过度解读。”
这一判断为事情定下了基调。
毕竟他是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态度基本等于内阁的立场。
刘健话音落下,谢迁、李东阳、杨廷和等人才稍稍释然,认同李寂应该没有谋反的想法。
众人暗自猜想,或许是他忽然得到巨额赏赐,心中不安,又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笔钱,这才选择捐给外城北区那些贫困百姓吧。
毕竟他以前就住在那边,对那里百姓生活的困苦想必极为了解,这才心生怜悯,做出了今天之事。
只是,一想到李寂居然果断拿出五万多两银子,刘健等人心里都满是钦佩。
换成自己,恐怕做不到如此慷慨无私。
内阁首辅刘健望向乾清宫的方向,内心的波动远超表面上的平静。
乾清宫内,一名宦官悄悄走近,在刘瑾耳边嘀咕了几句。
刘瑾的脸色瞬时剧变,眼中尽是不可思议,仿佛难以置信这是事实。
他轻声追问数次,在得到宦官肯定的回答后陷入了沉默。
待那名宦官退下,刘瑾才回过神来。
谷大用等人目光纷纷集中到刘瑾身上,显然是察觉到可能有关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李寂的消息传来。
即便是一向专注于批阅奏章的朱厚照,此刻也抬起头看向刘瑾。
显而易见,他其实并非心无旁骛地审阅奏章,而是时刻等待李寂相关的动态。
“陛下,是来自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情报!”
刘瑾深吸一口气,语气微微发抖,似乎还在平复内心强烈的震动。
“说!”
察觉到刘瑾声音中的异样,朱厚照顿时神情严肃地催促。
谷大用等人更是竖起耳朵,试图听清楚到底是怎样的事情,竟然让向来擅长夸张的刘瑾声音都颤抖不止。
虽然众人了解刘瑾喜欢渲染情绪,但大家也都清楚,这些手段人人皆有,无人比谁高尚多少。
不过,刚才刘瑾脸上的一系列反应,无疑让他们意识到可能是真的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每一个人都擅长察言观色,自然看出其中端倪。
“陛下,咱家今日亲眼得见一位真正为民着想、心系贫苦百姓的好官。”
刘瑾双膝跪下,泪水涌出,声调中充满感动,“这等贤者,才是咱们大明朝的脊梁!”
谷大用等人看着这般表演不禁暗自腹诽,终于明白为何他们无法在陛下心中赢得如刘瑾这等地位。
而朱厚照则是眉头微皱,显然被这样的表达弄得很不耐烦:“有什么事直接讲!”
“启禀陛下,五万两银子全都按照李镇抚使的意思,转换成大量的米粮及油盐等生活用品,并调动全体缇骑将这些物资全部运往京城外城北部,分发给所有处于困境中的百姓。”
刘瑾抽泣道,“老奴最初听到此事时,还以为是误解呢,再三确认方才相信是真的。”
刘瑾又接着说道,“现在整个京城都已经轰动起来,都在讨论此事。”
他说这话时的震撼、崇敬以及内心的触动完全出自真心。
毕竟刘瑾也是出身卑微之人,若非家贫至极,何至于削身为奴?所以他对这件事的感触确实很深,只是不至于像此刻表现得这么夸饰罢了。
而另一边,谷大用等人则一个个瞪大双眼,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这会儿总算是明白了为何刚刚宦官传来的消息会让刘瑾表情如此变化剧烈。
这些人对李寂均抱有敬仰之情。
虽然这些太监未必算得上善良之辈,但出身卑微却是共通的实情。
绝大多数太监入宫的原因,皆源于家境贫寒。
朱厚照愣了许久后,叹了一口气,带着几分激动说:“朕深知李卿绝不知何谓受贿,也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因其为人过于刚正不阿。
此次朕特意赐予他五万多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