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崇祯帝

第五章 清宫闱暗影

崇祯三年,都已经三月了,紫禁城却依旧被寒冬的尾巴紧紧揪住。细碎的雪花在铅灰色的天空中肆意飞舞,寒风裹挟着彻骨的冷意,在宫殿楼宇间横冲直撞。这一天,北城内城仿若平静湖面下暗藏汹涌。

东厂提督方正化,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威风凛凛地带领着东厂番子,在锦衣卫的紧密协助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全面清查。

此时,朱由检端坐在乾清宫那象征着至高皇权的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如霜。就在方才,他接到了密报,又有几名宫女被发现与宫外大臣暗中书信往来,更令人震惊的是,宫中还出现了不明身份的可疑人物。

朱由检的声音仿若裹挟着冰碴子,冷冽刺骨,目光如刀般扫视着殿内的众人,每一道目光都似能将人看穿。

李若琏,这位锦衣卫的得力干将,正亲自率领着麾下精锐,将暧阁团团护住,寸步不离地守在朱由检身边,周身散发着警惕的气息,时刻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恰在此时,王承恩匆匆赶来,跪地禀报道:“皇爷,皇后娘娘派人来问,宫中为何如此乱哄哄的。

”朱由检眉头轻皱,沉声道:“大伴,你亲自走一趟,告知皇后发生了何事,让她安心待在坤宁宫,暂时不要外出。另外,也派人去通知一下懿安皇嫂。”

御马监掌印方正化、锦衣同知王国兴和东厂掌印太监王体乾亲自坐镇指挥清查行动。他们将宫中的太监和宫女分成若干小组,准备逐一进行严格审查。

方正化站在宫门前,身姿挺拔如松,高声怒喝道:“所有太监和宫女,按照名单分组,不得有丝毫隐瞒!”

他的声音仿若洪钟,在空旷的宫门前回荡,震得众人耳鼓生疼,那些太监和宫女们吓得瑟瑟发抖。太监和宫女们战战兢兢地排成队列,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惊恐与不安,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背景审查是清查的第一步。

朱由检下令,让东厂和锦衣卫彻查每一个人的来历和背景,尤其是那些新入宫的人员。东厂和锦衣卫的特务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猎犬一般,迅速行动起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刹那间,整个大明紫禁城被一阵又一阵铺天盖地的惨叫声所笼罩。

“啊!别杀我!我没想害死陛下……”

“求求你们别杀我!小的是被逼迫的啊!”

“饶命啊!饶命啊!”

很快,锦衣卫的一名校尉匆匆跑来,向方正化汇报:“大人,我们已经查清,这几名宫女确实与宫外的大臣有勾结,传递了不少宫中的机密消息。”

说着,他双手呈上几封被截获的书信,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宫中的事务以及皇帝的动向。

王承恩赶忙将这几封信呈到朱由检手上。朱由检接过书信,眼神瞬间锐利如鹰,逐字逐句仔细查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熊熊燃烧的怒火,这些宫女,竟敢背叛皇权,将宫中机密泄露给外人!他嘴角浮起一抹冷笑,寒声道:“将这几名宫女拿下,严刑拷问,看看她们背后还有谁。”

王承恩领命而去,不多时,几名宫女便被押到了朱由检面前。她们脸色惨白如纸,眼中满是惊恐与绝望,可朱由检的眼神却冰冷如霜,没有丝毫怜悯。他亲自审问,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仿若一把把利刃,刺向宫女们的心理防线。

最终,在严刑拷打之下,几名宫女交代出了背后的大臣和同伙。

“陛下,我们还在宫中发现了几名混进来的强盗,他们藏在宫中暗处,企图行刺陛下。”方正化面色凝重地向朱由检汇报,手中还拿着几件从强盗身上搜出的武器,寒光闪烁。

朱由检的脸色愈发阴沉得可怕,怒声道:“将这些强盗全部处死,他们的同伙也一个不留。朕要让所有人知道,皇宫是不容侵犯的圣地!”

随着清查的不断深入,更多惊人的问题被揭露出来。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在宫中发现了多个秘密通道和藏身之处,这些地方显然是强盗和奸细用来潜入宫中的。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太监和宫女私藏的财物,这些财物显然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

“大人,我们在后宫的某个角落发现了一个秘密通道,直通宫外。通道内还有不少脚印,显然是有人频繁使用。”一名锦衣卫校尉声音紧张地向方正化汇报。

方正化微微皱眉,当机立断道:“立刻封锁通道,派人守在通道两端,看看还有谁会从这里进出。”

东厂和锦衣卫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豹,迅速封锁了秘密通道。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几名可疑人员便被抓获,其中既有太监,也有宫女,甚至还有几名外来的奸细。

经过一番审问,这些人交代了他们的罪行——利用秘密通道频繁进出宫中,传递消息,甚至企图刺杀皇帝。

“将这些人全部拿下,严刑拷问,看看他们背后还有谁。”朱由检收到消息后大吃一惊,声音中透着彻骨的冷冽,目光如刀般扫视着众人。

方正化领命而去,不多时,更多的同伙被一一抓获。清查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从后宫延伸至前朝,就连前朝的太监也被纳入了严格审查的范围。

朱由检端坐在乾清宫那雕龙绘凤的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的手重重地拍在御案上,震得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颤了几颤,声音冷厉,仿若裹挟着寒冬的霜雪:“朕命东厂和锦衣卫,对皇宫的每一个角落展开搜查,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方正化领了旨,腰杆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他带着一帮身着黑衣、腰佩利刃的“阉军”,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一头扎进了皇宫的各个角落。

这一查,便是昏天黑地。他们不放过任何一处隐蔽的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神色异样之人,几乎是从上到下,将皇宫内暗藏的眼线狠狠地清洗了一遍。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皇宫被一种压抑而恐怖的氛围所笼罩。每日都能听到凄厉的惨叫声从审讯室中传出,那声音仿若来自地狱,让人毛骨悚然。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清查,皇宫内的隐患如同被连根拔起的野草,一一被清除。一百多名与大臣暗中勾结的太监和宫女被押赴刑场,他们面色惨白,双腿发软,在刽子手的大刀落下时,结束了自己背叛的生命;几名混入宫中、妄图行刺的强盗也被全部剿灭,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鲜血汩汩地流着,将周围的土地染得通红。

原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紫禁城,此刻仿若一座被鲜血浸透的死城。四面八方流淌的血水汇聚在一起,竟在宫道上形成了一条触目惊心的河沟。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腥气,那股味道呛得人直想作呕,连飞过皇宫上空的飞鸟,都被这股味道吓得振翅高飞,不敢停留。!

其实,阉军直接杀掉的人倒不算多,也就百来个,大多数都是经过严刑拷打后,确认是东林党爪牙的。朱由检设立的举报有奖制度,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太监和宫女们为了得到丰厚的奖赏,纷纷积极举报身边可疑之人,一时间,整个皇宫人人自危,检举揭发之声不绝于耳。这次清查,牵扯出了一大批人,其中竟包括首辅韩爌以及东林党的一众骨干,如兵部侍郎张凤翔、工科给事中陈宪卿等十多人。朱由检得知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大手一挥,下令将所有牵涉其中的人全部抓捕。

当抄家的财物一车车被运往国库时,朱由检望着那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这批银子,可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朱由检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上,望着被清理干净的皇宫,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寒风拂过他的脸庞,撩起几缕发丝,他知道,这次清查手段残酷,期间或许也有冤死之人,但在这风云变幻、危机四伏的朝堂之上,却是必要之举。

“王承恩,传朕的旨意,从今日起,加强皇宫的警戒,所有入宫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朕绝不允许再有任何隐患存在!”朱由检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的目光如炬,仿若能穿透层层宫墙,将一切不轨之人看穿。

王承恩连忙跪地领命,随后匆匆离去。不多时,皇宫的警戒便被全面加强。李若琏带领着羽林卫,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长枪,日夜在皇宫内巡逻。他们步伐整齐,眼神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一道目光都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皇宫的威严不容侵犯。

朱由检深知,这次清查不过只是一个开始。朝堂之上,腐败丛生,奸佞当道,若想让大明重新焕发生机,走向复兴之路,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障碍需要清除。

王承恩和方正化跪在殿前,手中捧着一份长长的名单,名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宫中太监和宫女的信息。

王承恩声音恭敬,打破了殿内的寂静:“陛下,宫中现集中太监八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宫女九千二百一十六人。”

朱由检接过名单,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好,传朕的旨意,所有十八至三十岁的太监和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宫女,即日起编入御龙军和御凤军,朕要亲自训练他们,打造一支全新的精锐之师!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太监和年龄超过二十八岁的宫女,全部送出宫去。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惊。太监宫女,向来被视为宫廷中最底层的奴才,干的都是洒扫庭除、端茶倒水的粗活,如今却要被编入军队,这在大明的历史上可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震惊与疑惑,但看着朱由检那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神,又纷纷低下了头,只能领命而去。在方正化忙着挑选人数之时,朱由检将自己前世的记忆与今世的所见所闻相结合,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闭门不出,日夜伏案,精心编写成了一书,名为《陆军通略》。

此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军列篇,详细记载了军队队形队列的训练方法,从基础的立正、稍息,到复杂的行军布阵,都有着详细的阐述;

第二部分是体力篇,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包括各种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部分是对战篇,分别讲述了士兵个人对战以及团队协调对战的策略,其中又细致地分为冷兵器和热兵器两个部分,针对不同的武器,制定了相应的对战技巧;

第四部分为策略篇,主要是教导指挥官如何指挥战争,从战前的情报收集、战略制定,到战时的灵活应变,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

第五部分是参谋篇,阐述了参谋长如何制定行军和作战设想,为指挥官提供参考,强调了参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部分是升迁篇,明确了士兵和士官的升迁制度,激励着每一个军人奋勇向前,为国家效力。

在这本书中,朱由检还引入了现代军队的训练思想——政委制。他要对每一个士兵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将忠君思想、国家理念以及保家卫国的意识,深深地植入他们的心中。书的第一页,端端正正地写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