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海天谍影
"林公子可知这海塘底下埋着什么?"沙哑嗓音从石闸传来,白日里炸成血人的假掌柜竟完好无损地站着,耳后七星刺青泛着磷光,"永乐三年改建鱼鳞塘,为的是掩盖洪武朝藏在这里的——"江底突然升起铸铁镇海柱,柱身布满《河防一览图》记载的"逆水鳞纹"!假掌柜的链子枪猛击柱身,激活了建文帝时期埋设的磁石阵列——这正是操控星槎航向的"海眼司南"核心部件!
惊雷般的潮声吞没了后半句话。林九突然想起《癸未潮汛图》上的朱砂标记,父亲批注的"子胥怒"三字此刻格外刺目。传说伍子胥化为潮神,莫非这海塘工程藏着水底机关?
《吴越春秋》载:"子胥死,投之江中,随流扬波成涛。"林九将玉玺按向潮神庙碑文"胥"字——这竟是《水经注》失传的"以血祭涛"秘术!碑底暗格弹出青铜潮钟,音律正合《永乐大典》收录的镇海古曲。
假掌柜甩出墨刀的同时,林九将玉玺砸向海塘第三十七层条石。羊脂玉裂开的刹那,江底传来齿轮转动的轰鸣,二十丈外的老盐仓闸突然喷射出蒸汽——洪武年间建造的液压潮汐闸竟仍能运转!
闸门齿轮组暗合《天工开物》"水铳图说"原理!十二组铜制曲柄连杆在潮力推动下运转,完美复现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海潮推磨"设计。蒸汽中浮现的宝船骨架,龙骨竟用南海铁力木与铸铁复合锻造——这正是郑和宝船失传的"铁木合造法"!
海塘如同苏醒的巨兽,条石缝隙伸出精铁绞盘。林九抓住飞旋的铁链跃入闸室,在蒸汽迷雾中看见令他血液凝固的景象:五艘宝船骨架嵌在花岗岩舱室内,桅杆上残破的龙旗分明绣着"内官监郑"!
《郑和家谱》残页在此刻浮现脑海:"永乐元年,三宝奉密旨三下钱塘。"而宝船肋骨的焦痕显示,这些船分明经历过赤道风暴——证明郑和在首次下西洋前,早已秘密完成跨洋试航!
"没想到吧?"假掌柜的链子枪擦过林九耳际,"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早就秘密来此接收建文帝的航海图...啊!"
血花在他胸口绽开。船娘立在闸顶,手中神机弩的硝烟还未散尽:"永乐五年密档第七卷,东厂提督王彦私通倭寇案,王公公别来无恙?"
神机弩箭镞泛着幽蓝——这是用建文朝"蓝火秘药"淬炼的毒箭!《武备志・毒药篇》载其配方:"取南海蓝环章鱼毒液,混以砒霜九蒸九晒。"而弩机上的"内官监造"印鉴,竟与宝船龙旗纹样完全一致。
潮水灌入闸室的瞬间,林九抓住了宝船桅杆上的铜匣。浸水的《航海日志》翻到永乐三年三月,郑和亲笔记载着在占城国邂逅"乘槎客"的奇事——那人的相貌特征,竟与灵隐寺老僧给的建文帝画像完全一致!
日志夹页的星图画着赤道逆流航线,标注"顺磁偏角三度可抵殷地安"!这正是《两种海道针经》失传的"过洋牵星术"。铜匣暗层弹出的玉圭,刻着玛雅数字"7"与甲骨文"箕"字——建文帝的星槎竟早于哥伦布七十年抵达新大陆!
宝船龙骨在巨浪中发出哀鸣,林九攥着浸透海盐的缆绳,看赤道烈阳将暹罗湾染成鎏金色。十五日前他在泉州港混上"清和号",怀揣的占城国铜符此刻烫得灼心——这是用半页航海日志从市舶司书吏那儿换来的。
铜符阴刻着三足金乌图腾——这是建文朝水师独有的标记!《殊域周咨录》载:"建文二年,更水师符信为日乌形,取'东逐残阳'之意。"符身暗藏磁针,指向正北时会发热,正是失传的"牵星磁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