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你以为我在读小说,其实我在写大唐

**第十一章金明池**

务本坊的蝉鸣搅着槐花香,郭曜蹲在庑廊下摆弄浑天监新制的黄铜日晷。张云容提着襦裙跨过门槛,腰间算囊撞得檐角铁马叮当响:"《周髀算经》说'日影三寸而差千里',你这晷针斜得比波斯商队的驼铃还歪。"

"歪打正着。"郭曜将日晷转向西南,铜针在青砖投下细长阴影,"瞧见没?浑天监说今日申时三刻有雨,金明池的龙舟赛怕是要泡汤。"

竹帘忽被掀起,郭子仪拎着卷金花笺立在垂花门下:"圣人在金明池设宴,点名要带改良耧车的童子随驾。"

郭曜眼睛倏地亮了,扑向父亲腰间蹀躞带:"要带云容阿爷新制的量雨器!"

金明池畔的彩棚飘着龙涎香,郭曜抱着耧车模型跟在父亲身后,瞥见池边停着艘三丈长的龙船。船首立着个绯袍官员,正指着船身与匠人争执:"《水部式》说'船底用漆三斤',这桐油味熏得圣人如何登舟?"

"用茱萸汁混蜂蜡,三日可去味。"郭曜脱口而出。前世实验室除甲醛的法子,倒与这场景契合。

绯袍官员转身,竟是工部侍郎严武。他眯眼打量郭曜:"郭将军家的麒麟儿,还懂营造之术?"

"小儿胡言,严侍郎见笑。"郭子仪正要告罪,忽见池面跃起群银鱼,日光在鱼鳞上折射出七彩光晕。郭曜趁机掏出琉璃棱镜:"严公请看,阳光经水汽折射可分七色,若在船漆掺云母粉,既防虫又添光彩。"

严武抚掌称妙,当即招来匠人改制。未时末,果然天降骤雨,众人移宴彩棚。郭曜缩在角落啃金乳酥,忽觉衣摆被人轻扯——是个眉眼肖似严武的垂髫童子,正盯着他手中棱镜。

"这是焰色反应。"郭曜蘸着酥油在案几画出光谱,"铜燃青绿,钠燃金黄,若在烟花中掺不同矿物..."

"曜儿!"郭子仪低声喝止。圣人的黄罗伞盖恰在此时移近,年过五旬的天子笑吟吟俯身:"朕的郭卿,这就是改良耧车的小神童?"

郭曜按礼叩拜,袖中滑出个铜制小筒。圣人好奇拾起,对着烛火眯眼一看,竟将池对岸的柳叶瞧得纤毫毕现:"此乃何物?"

"回大家,这叫'千里眼'。"郭曜掌心渗出冷汗。他花半月磨制的单筒望远镜,本是为观测星象,没成想在此刻派上用场。

严武之子突然插话:"能望千里,岂不窥尽天家禁苑?"彩棚内霎时寂静,唯有雨打荷叶声噼啪作响。

郭曜不慌不忙叩首:"《礼记》云'君子不窥密',此物原为观星而制。若蒙大家不弃,可置于浑天监用于农时测雨——镜筒刻'天视自我民视'六字,便是明证。"

圣人转着铜筒大笑:"好个'天视自我民视'!郭卿,你这儿子倒是会借古喻今。"说罢解下腰间九环玉带赐下,惊得郭子仪连连推辞。

宴散时雨歇云收,严武拦住郭家马车:"郭小郎君可愿收个徒弟?"他推过满脸不情愿的严童,"这小子整日摆弄机巧,该有个正经师父。"

郭曜瞅着严童手里半成品的木鸢,想起前世实验室的学弟。他摸出棱镜递去:"拜师礼就免了,明日带你去西市淘波斯琉璃。"

马车驶出禁苑,郭子仪摩挲着御赐玉带:"今日这番对答,是谁教你的?"

"上月陪阿爷听李监正讲《洪范》,'五纪'中便有岁、月、日、星辰、历数。"郭曜掀帘望着雨后街市,"圣人心系农事,浑天监的器物自然要说与农耕相关。"

郭子仪眼底浮起笑意,忽然从袖中抖出卷帛书:"兵部要造二十架'千里眼',李光弼将军指名要你监制。"

郭曜苦着脸哀嚎:"儿还要去严侍郎府上教徒弟..."

"教你个乖。"郭子仪屈指弹他额头,"严武掌管将作监,他家长子酷爱机关术。把这差事办好了,往后兵部的军械改良..."

马车轧过青石板,碾碎一池月光。郭曜抱着玉带昏昏欲睡,恍惚听见父亲哼起安西军中的小调。坊墙外的胡商驼铃遥相呼应,奏成一支长安夏夜曲。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